眾所周知,我國是茶葉的發(fā)源地。浙江余姚田螺山的上古遺址,揭示了我國古人早在6000多年前就開始了茶葉種植。一直到公元805年的唐朝時期,日本最澄和尚和空海大師前往唐朝學習取經(jīng),我國的茶葉也從此開始了海外傳播之旅。
而我國的茶葉不止遠銷日本,連歐洲人都為之瘋狂。明朝西方殖民者更是把從南北美洲搶奪的白銀裝船直接運到大明換區(qū)茶葉瓷器絲綢,全球70%的白銀都流入了明朝,這等于西方殖民者在給明朝打工。自古以來,茶葉、絲綢和瓷器一直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搶手貨。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其著作《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中更是直言不諱地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征服了全世界?!?/p>
從古至今,茶葉一直被西方人視作是來自中國的魔力樹葉。由于我國對種茶、采茶、制茶技術(shù)嚴格保密,幾千年來,全球茶葉市場一直被我國完全壟斷。也是茶葉,給我國古代各個封建王朝帶來了極為可觀的外匯。
然而,縱觀如今我國茶葉在海外的市場占有率,連世界市場1%的份額都占不到。為何曾經(jīng)占據(jù)世界茶葉市場主導地位的我國,如今卻淪落到這般田地呢?
一切,還得從近代鴉片戰(zhàn)爭時期開始說起。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清政府關(guān)閉了200多年的國門被英國列強無情轟開。而英國人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為了跟清政府做生意。早前由于我國一些商品的壟斷,讓英國從殖民地掠奪來財富只得乖乖送給清朝。
這其中就包括茶葉,在整個歐洲,英國人無疑是最愛喝茶的民族,他們發(fā)明的下午茶至今仍風靡世界。不過,早前由于我國壟斷了茶葉市場,茶葉在歐洲的賣價特別高。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茶一直是英國貴族的飲品。甚至連被泡過的茶葉依然可以在市場中賣出高價,
而英國人用炮火打開我國國門后,第一想要扭轉(zhuǎn)的便是茶葉的困境。于是,他們開始零關(guān)稅從我國大量進口茶葉,極大地豐富了英國的茶葉市場。不過,資本永遠是逐利的。久而久之,英國人發(fā)現(xiàn)零關(guān)稅進口還是比不上自己種劃算。于是,他們開始打起了我國茶葉種植技術(shù)的注意。
當然,出于國際貿(mào)易利益,這種事情也不能明著來。1848年,一位叫羅伯特·福瓊的英國人便“肩負使命”,從英國出發(fā)了。
羅伯特·福瓊是一位英國園丁,對植物種植相當輕車熟路。為了讓他成功偷到茶葉機密,英國政府將他包裝成了一名植物學家。為了和茶農(nóng)打成一片,羅伯特·福瓊甚至換上了清朝的馬褂,扎起了長辮,儼然和清朝百姓別無二致。
在福建和江浙等主要茶產(chǎn)地蹲伏數(shù)年后,羅伯特·福瓊將我國的茶葉種植技術(shù)摸了個門清。學成后的他將種茶技術(shù)帶回英國只差臨門一腳了,即將茶樹種子運回英國。
起初,羅伯特·福瓊嘗試了一次,但由于路途遙遠,種子到達英國后全部都發(fā)霉了,這讓英國政府相當苦惱。后來,他們轉(zhuǎn)念一想,印度不也是英國的殖民地嗎?為何不將茶樹種子帶到更近的印度呢?
果不其然,很快,我國的茶樹種子便被大量運到了印度。為了讓茶樹快速在印度生長起來,羅伯特·福瓊還高薪聘請了8位資深中國茶農(nóng)前往。在他們的幫助下,印度的制茶工業(yè)得以飛速發(fā)展。到了1887年那會,整個英國的茶葉市場幾乎全被印度茶葉占據(jù),中國茶葉在英國迅速失去優(yōu)勢。
當然,英國人的盜竊行為只是讓我國失去了英國市場。在全球茶葉市場上,當時的清朝依然表現(xiàn)強勁。然而,為了和我國爭奪世界市場份額,后來的英國政府又干了一件壞事,此舉讓我國徹底失去了世界茶業(yè)霸主的地位。
具體是件什么事呢?說白了其實跟鴉片有關(guān)。當年我國大門打開后,除了茶葉被英國人低價擄走,他們還往我國傾銷了大量害人的鴉片。而英國作為鴉片的壟斷國,自然對我國的癮君子漫天要價。
而當時的清政府還沒有意識到鴉片是一種毒品(林則徐除外),正如英國人想要打破我國的茶葉壟斷一樣,清政府里一個叫許乃濟的大臣也想到要引進鴉片種植技術(shù),實現(xiàn)自產(chǎn)自銷,從而實現(xiàn)清廷的“鴉片自由”。于是,他向道光皇帝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鴉片種植技術(shù)。
道光也覺得這個方法不錯,一拍腦門便傳下了圣旨。然而,鴉片這種經(jīng)濟作物和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相當接近。礙于土地有限,鴉片和茶樹只能留一個。由于君命難違,導致當時我國沿海地區(qū)大部分茶農(nóng)紛紛鏟除茶樹,改種罌粟。此舉讓我國的茶葉產(chǎn)量迅速萎靡,從而逐漸丟失了早前壟斷世界的茶葉市場。
由于這兩個歷史教訓,促就了我國茶葉在如今世界市場上的尷尬局面,而當今主導世界茶葉市場話語權(quán)的,正是當年英國人一手扶植起來的印度。
以史為鑒,才能砥礪前行。希望這樣的教訓,不要在我國再次重演。
來源:搜狐熱點、九個頭條網(wǎng)